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,每個人都有自己堅持的部分,那個部份可能是優點,但也有可能變成缺點。影片中的媽媽貝絲,外表看似女強人,處理任何事情有條有理,對於自己的情緒總是掌控的得宜,的確在大兒子巴基死後,她還是一如往常的將自己的情緒控制得很好,但其實她的心已如死灰一般,對於自己最心愛的兒子死去,她無法面對,本來溫柔、愛人的心隨著兒子的葬禮也跟著被埋葬了,後來貝絲看似處理事情都非常冷靜,但其實是不是,她不那麼在乎了呢?像是有一次,她跟丈夫參加一場生日派對,當丈夫與其他人談起家中的小兒子,因為生病看了心理醫生,結果她非常的生氣,認為這種事不需要跟外人說,搞得沸沸揚揚的,感覺上她只是不想把事情搞得複雜,讓大家都來討論,但事實是因為不想在大家面前放下身段去談家內事,而且她對傑瑞的關愛只止於平常簡單的問候,所以時常抱怨,為什麼夫妻沒有快樂的獨處時間,當他們去旅行時,丈夫一提到傑瑞,貝絲就開始生氣,覺得丈夫一直受制於兒子,但父親擔心兒子是理所當然的事,反而貝絲對於兒子的事,是這麼的不耐煩。
卡爾文回憶起巴基喪禮的那一天,才漸漸明瞭,妻子無法面對巴基的死亡,因為在他生前,他是最得母親的疼愛的,他的死去,似乎讓貝絲更無法對家人釋放感情,那天的喪禮,貝絲在意丈夫的地方竟然是他的穿著,可能這樣的小事不足以提,但在當時卡爾文更需要的是愛的關懷,卡爾文終於明白了,一直以來他覺得夫妻之間的關係出了問題,原來就是貝絲無法付出,在巴基生前時那樣真心的愛。卡爾文是個很有責任感的父親,他很努力想要幫助心靈受創的傑瑞,從陰影裡走出來,但由於他認為傑瑞從小就是一個很自制、聰明、乖巧的小孩,所以卡爾文很少對傑瑞操心,因為過於放心,以致於很少教導傑瑞什麼是對什麼是錯,甚至與他談話、聊天,這也致使傑瑞在面對巴基的死亡時,他一再的怪罪自己,由於母親的冷漠,和父親對於他的放心,使他一直壓抑自己,無法與母親溝通,無法與父親表達自己真正的感受,傑瑞越想要讓父母親不要擔心他,反而越顯得自己的不安,因為他心中的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,當又遇到類似的問題時,他又開始怪罪自己,為什麼沒能幫助她,將別人死亡的責任擔在自己身上。
影片到最後,父子在庭院的畫面,這一段讓我非常的感動,當兒子得知母親離開的消息,他開始又覺得是自己的錯,在此時,父親終於點醒了傑瑞,他說:「不!不是你的錯!不要把所有的罪過怪罪到自己身上!生活中充滿著問題,不是每個都有答案。」但父親也忽然驚訝自己為什麼要對傑瑞大小聲,他也向傑瑞道歉,在這裡我想就看出他們父子的問題癥結,一個過於自制的小孩,認為要符合父母的要求,所以總是要表現出好的一面,而不好的一面都是由他自己來承受,他一直認為事情總要有人承擔,所以認為哥哥的死、凱倫的自殺,都是他過失、疏忽造成的,還有母親對他的不關愛,他也覺得是自己的錯,諮商師也跟他說過,母親可能只是表達的方式沒有符合你的期望,不過並不是代表她不喜歡你,哥哥的死,可能只是因為他的體力沒有傑瑞好,他累了、鬆手了。父親的那句話確實點醒了傑瑞,他也跟父親說,往後如果遇到問題時,應該要像這樣將情緒宣洩出來,如此才能夠教導他,父子因此而瞭解了彼此的心意。
這學期老師讓我們看了心靈捕手和凡夫俗子,兩部片子感觸都很深,也發覺到似乎大多數的人對於諮商師這個角色抱有很大的存疑,對於非自願的當事人,他們通常一開始的態度都是不相信諮商師能夠改變什麼,因為他們既非事件的參與者,如何能解決發生的問題,當然,諮商師並不是神,他並不是一個指令就能夠精確的解決問題,我想諮商師應該也習慣了,影片中,卡爾文和傑瑞都說過同樣的話,他們不相信諮商師這套,但隨著事件日漸明瞭,他們應該也清楚諮商師的角色了,卡爾文只跟諮商師碰過一次面,那一次本來也是抱著質疑諮商師為什麼要傑瑞退出游泳隊而來,母親也抱怨那是什麼樣的諮商師,因為他們只看見事情的表面,所以認為退出游泳隊是不好的,他們並沒有去瞭解傑瑞退出的原因,然而,諮商師慢慢的指引卡爾文去瞭解問題,諮商師並不是明確的給予答案,而是用指引的方式慢慢問他,最後卡爾文也慢慢理出頭緒了,他回到家,馬上向妻子問清楚巴基喪禮那天發生的事。卡爾文在諮商的最後也說了,原來他來諮商師這裡,到最後也開始說自己心理的問題,我想這是諮商師厲害的地方,他並不是小叮噹的百寶袋,任何事情都能夠解決,但他可以釐清問題的癥結,並慢慢的指引當事人,當遇到問題時,一個與事件無關的第三者,才能夠把事情看得比較清楚,而諮商師不僅是這樣的角色,他還有較專業的能力,去協助當事人找到問題。可能有兩種極端的人誤解了諮商師的地位,一種是,非常相信諮商師,認為他是神,什麼問題都可以解決,所以一再要求諮商師給他答案;另一種就是上述的那種,不相信諮商師。身為往後可能要成為諮商師的大家,如何讓當事人瞭解諮商師的地位,取得當事人的信任,但也不過於迷信,是我們需要慢慢學習的。
留言列表